印刷人眼中出版业的“隐性成本”
作为印刷厂,我们英利印刷建议出版社,不要只看到冰山以上的成本,即不能只关心印刷成本,应更多地关心隐性成本,要做到心里有数,印刷一本书到底需要多少成本、较终到底能够赚到多少钱。所以在新的按需印刷业务模式下,数字印刷可以帮助出版社消除隐性成本,做到图书零库存。
传统出版业
今天我国出版业的现状是什么?上游有拥有着作权的作者和出版社,也是书号和版权的拥有者;中游是印刷厂,做印刷加工,很多印刷厂挣的是印刷加工费;下游是书店,比如新华书店等,也有民营的书商,还有网商等。然而整个中国出版业上中下游还没有融合成一个价值链。
据统计,我国70%的图书**版之后就面临**,不会再出*二版了。因为出版社大部分沿用传统印刷方式,首先面临的就是批量的问题,批量大才能做,批量小的出版社不敢再印刷。
以2012年出版业的销售情况为例,2012年出版业的库存额比销售额还多100多亿元。这是出版社要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出版社、出版行业的痛。
如果将图书的库存比喻为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上的,我们把它当作是显性成本,即出版社要印刷,一本书多少钱,给作者多少钱,这是出版社较为清楚的。此外,还有隐性成本,即水面以下的成本。隐性的成本有库存成本、固定成本、占用的资金成本,也有报废的成本,还有货物移动成本,如果销售不出去还需要退货成本。这些成本是出版社在出一本书之前很难估算的。
隐性成本非常可怕,占用大量的资金,书卖不出去,面临着报废的可能,据统计,平均每本书的报废率在20%~30%之间。
印刷
关键词
大量复制:以前曾经定义过需要大量复制,以区分照相晒印。现在数码印刷的出现,印刷在很大范围内可以单张起印。
印版:以前以印刷需要有印版来区分照相,现在的数码印刷已经不使用印版。
就字面意义而言,着有痕迹谓之印,涂擦谓之刷。用刷涂擦而使有痕迹着于其他物体,谓之印刷。简而言之,印刷就是生产印刷物的工业。印刷物的生产,与印章类似。先刻印章(版),后使印章(版)沾着上印油,再将印章(版)上的印油转移于纸、帛、皮等承印物上,即成印刷品。计算机印刷文件可通过激光印字机、喷墨打印机或其它计算机打印机。在较近几年,计算机打印和工业化印刷工艺已经融合在一起,导致数码印刷的发展。
技术定义
在国家标准GB9851.1—1990《印刷技术术语》中,印刷的定义是:“印刷是使用印版或其他方式将原稿上的图文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工艺技术。”
为此,较新的国家标准GB/T9851.1-2008中将印刷定义为:“使用模拟或数字的图像载体将呈色剂/色料(如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复制过程。”
广义的印刷包括印前、印刷、印后以及与图文复制相关的各个工序、工艺。